Comments
Loading Comment Form...
Loading Comment Form...
本文是2025年5月10日(周六)安野高宏在官方YouTube频道发布的以下视频的全文记录。
大家好,我是安野高宏。我最近成立了一个新党“未来团队”。今天我想谈谈如果“未来团队”成为全国性政党,我们将做什么,将会发生什么,以及在100天内可以实现的目标。内容可能有些专业,但我希望大家了解即使只有100天,我们也能做到这么多。
“未来团队”成为全国性政党后,头100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永田町组建一个工程师团队。我们希望在永田町组建一个大约10人的技术人员团队。成为全国性政党后,将会获得政党交付金和政党补助金。这笔资金对一些政党来说可能高达数十亿日元,但对于小型政党来说,每年大约在1亿到2亿日元之间。不过,即使是1亿或2亿日元,也足以组建大约10人的工程师团队。通常,政党补助金用于竞选活动和全国各地的各种选举,但我们将全力将其用于创建数字公共资源的工程师团队。顺便说一下,永田町是国会所在地,所以“永田町工程师团队”可以理解为一个旨在更新政治和永田町的组织。
也许有人会问,只有10个工程师,能做什么呢?但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软件开发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今人工智能的进步使得小型团队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事实上,最近出现的一些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例如Cursor或Devin,实际上只有10到20人,却创造了市值千亿甚至两千亿日元的企业。这是一个小型团队能够大展宏图的时代。此外,我们是公益性质的,不需要盈利,所以我们可以真正创建一个专注于创建公共资源的工程师团队。
我们将把所有成果和开发的软件都以开源方式公开。通过开源,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认为这可以形成一个以这10人为核心的开源社区。所以,不仅仅是10个人,永田町工程师团队的10个人首先会得到人工智能的增强。此外,社会各界任何想为开源做出贡献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有了这个团队,我们就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首先,我们要组建这个致力于永田町升级的永田町工程师团队。
那么,组建永田町工程师团队是为了做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这就是我想做的第二件事:快速推进小型团队也能完成的社会实践。我想介绍一些可行的例子,首先我想介绍的是,将台湾数字民主的成功经验应用到日本,为此开发开源软件。
台湾有一个名为“JOIN”的机制。“JOIN”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政府运营的公告板,但不仅仅是公告板,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帖。发帖的内容是什么呢?任何人都可以写下他们希望政府或行政部门做的事情,例如“希望制定这项法律”或“希望实施这项政策”。不仅可以发帖,还可以获得大家的支持,点赞。如果获得5000个点赞,也就是获得5000多人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就会承诺审核这项政策。所以,这与在普通公告板上写下“如果有这个就好了”完全不同,如果获得5000个赞,这项政策就会真正被审议。
我认为在过去十年中,这种机制在台湾运作良好。在过去十年中,大约有1万个新的提案。公民可以随意提交提案,共有1万个提案。其中约350个提案突破了5000个赞的限制。政府机构确实对这些提案进行了审核。结果,其中大约170个,也就是大约一半,在350个提案中,大约170个提案被正式采纳并实施为国家政策。
我认为现在在日本也可以建立这样的机制。为此,我启动了“数字民主2030”项目,并创建了“井戸端系统”。我想改进这个系统,使其也能够在日本引入类似的机制。而且,如果各个地方政府认为有这样的系统会很好,由于它是开源的,因此无需新的开发成本,也无需进行需求定义和招标,可以直接使用,并可以立即在他们自己的城市中建立“井戸端系统”,就像台湾的“JOIN”一样。例如,我认为这可以做到。我认为这可以提高日本地方政府乃至国家政府应对变化的能力。例如,我想在日本实施类似“JOIN”的机制,我认为我们的小型团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还有很多其他的想法。例如,我想做的一个项目是利用“公众意见AI”改进公众意见征集流程。现在的公众意见征集过程非常混乱。大量复制粘贴的评论涌入,仅凭数量无法判断哪些是民意。有些人会大量提交评论。我们想用人工智能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利用人工智能汇总意思相近的意见,从而关注意见的多样性而不是数量。
但是,查看意见的多样性,这对目前的政府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项非常费力的工作,他们需要逐一审查。我认为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和精度。事实上,美国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汇总公众意见的例子,这使得处理大量提交的公众意见更加快速和准确。我认为日本也应该大力推进这类技术开发,而且我认为这是可行的。此外,通过添加身份验证功能,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一人一票”的平台,即每个人只能提交一次意见,防止多数派操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重建现在有点混乱的公众意见征集机制,我认为我们的小型团队可以创建必要的开源软件。这是第二个想法。
如果继续说下去,那就没完没了了,所以我简单总结一下。例如,第三个是,为了提高政策制定能力,我们可以建立预测市场。这是一种被称为“Futarchy”的机制,它利用市场(大家可以看到股票价格的波动)中买卖双方匹配的平台,可以被视为一种群体智慧。因此,观察期货市场,可以获得关于未来商品价格的强烈信号。此外,股票价格是衡量公司价值的一个有效指标。将其应用于政策,通过预测市场来验证实施政策A或政策B的效果,不同的人会带着经济激励去努力预测。
我认为可以使用预测市场来支持政策制定。但是,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非法的,因此,例如,我们可以作为政党申请沙盒监管放松制度,探讨是否可以在日本为政策制定的目的创建这种预测市场。或者,我们还可以考虑是否可以用开源方式开发地方政府的超级应用程序。每个地方政府都需要类似的东西,但有1500个地方政府,如果这1500个地方政府像东京都一样,每个地方政府都花费10亿日元来开发自己的超级应用程序,那么总共就要花费1.5万亿日元。但是,如果有一个开源软件包,那么供应商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开发,这将非常有意义。我还有一些其他项目的想法,如果我们进一步扩展思路,还可以想出更多项目。这里也希望大家集思广益。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小型团队,不需要盈利,可以持续工作6年,而且即使不赚钱,只要能创造公共资源就可以了,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平台,我认为它可以支持社会各个方面。
第三个目标是,作为一个实用型政党,一种易于使用的政党,与其他政党和地方政府合作,推进这些提案的实施。这种合作包括两个方面:政策方面的合作和技术方面的合作。
首先是政策方面。我认为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超党派议员联盟,就人工智能等问题进行公开且人人可参与的讨论。我们将与其他政党合作,讨论包括我们将要发布的竞选纲领中的政策以及人工智能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提案的起草和提案的功劳可能归于其他政党,但我们将与其他政党合作,在获得国民参与的同时,提供我们的智慧,并建议更好的方法。我们希望创建一个这样的平台。我们将利用“数字民主2030”项目中构建的“井戸端系统”和“公众意见AI”等动态广泛聆听机制,并运营一个专门的YouTube频道来直播议员之间的线下讨论,从而公开以往仅在永田町内部决定的讨论,并实现全新的公开政策制定流程。
在实际的政策制定方面,虽然我一直在谈论技术团队,但我认为我们也可以在政策制定方面做出很多贡献。以前,几乎没有人工智能专家在国会或永田町。但是,如果通过“未来团队”引进人工智能专家,这将是一个从0到1的转变,我认为这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认为我们的政策提案能力也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是政策合作方面的情况。
第二个是技术合作。我们将以与“数字民主2030”项目相同的方式,以中立的立场支持其他政党和地方政府的技术引进。我们希望在技术方面保持中立。永田町的数字化转型和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是我们政党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来改变世界,所以即使我们在某些政策方面存在分歧,如果对方在数字化方面遇到困难,我们也愿意提供帮助,我认为这对日本也有利,所以我们将在技术方面积极与其他政党合作。
我们也称自己为“实用型政党”,我们希望与其他政党良好合作,取得重大成果。
我已经介绍了成为全国性政党后头100天内想要做的三件事。第一,组建永田町工程师团队;第二,快速推进小型团队可以实施的项目;第三,作为实用型政党,积极与其他政党和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影响力。
展望100天之后,我想做的一件事是,让组织更接近自组织和去中心化的模式。自组织和去中心化的组织被称为“DAO”,目前的情况是,党首(我)一人掌握权力,对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未来团队”的权力高度集中。我想打破这种局面,建立一个能够进行自组织和去中心化决策的组织,从而减少对中心的依赖,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社会的冲击力。
我们仍然是一个新成立的政党,虽然成为全国性政党后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迫切需要政党的志愿者的帮助。我们也对大家的捐款表示衷心的感谢。“未来团队”的网站链接已附在下方,请大家访问查看。也请大家订阅频道,点赞。谢谢大家。
未来团队官方网站 未来团队是由人工智能工程师安野高宏创建的新政党。我们将用技术改变政治,与您一起创造日本的未来 team-mir.ai
本文是2025年5月10日(周六)安野高宏在官方YouTube频道发布的以下视频的全文记录。
“未来团队”的最新信息将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请务必关注我们。・X(旧Twitter): - 未来团队官方:@team_mirai_jp - 安野高宏本人:@takahiroanno - 工作人员官方:@annotakahiro24 ・Instagram:@annotakahiro2024 ・Facebook页面:/teammirai.official ・LINE官方账号:@anno_teammirai ・YouTube:@安野貴博 ・TikTok:@annotakahiro2024